本科生教育

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

网站首页   ⁄   本科生教育   ⁄   教学大纲   ⁄   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   ⁄   正文
《植物与土壤地理学》教学大纲
作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6-05-19浏览量:

Phytogeography and Pedogeography

课程编码:21A52006 学分:3.0 课程类别:专业基础课

计划学时:48 其中讲课:48 实验或实践:0

适用专业: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(师范类)

推荐教材:武吉华,《植物地理学》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。

朱鹤健,何宜庚,《土壤地理学》,(第二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。

参考书目:李天杰,《土壤地理学》(第三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年。

朱鹤健,何宜庚,《土壤地理学》(第一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2年。

黄昌勇,《土壤学》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0年。

张凤荣,《土壤地理学》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3年。

林大仪,《土壤学》,中国林业出版社,2002年。

张甘霖,史学正,黄标,《土壤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》,科学出版社,2012年。

黄昌勇,徐建明,《土壤学》(第三版)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10年。

朱鹤健,《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》,科学出版社,2006年。

阎传海,《植物地理学》,科学出版社,2001年。

马丹炜,《植物地理学》,科学出版社,2008年。

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

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活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,掌握植物个体生态、植物分布、植物群落、植被地理等知识;了解土壤的发生、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土壤组成和性质、形成、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形态、结构、性质、组成及分类,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开发利用以及改良方法;认识土壤在生态环境及生产中的作用。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使学生认识自然环境要素组成的土壤和植物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,为综合自然地理学、中国地理、世界地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并能满足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内容的需要。

课程的基本要求

1、通过学习,使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知识和土壤分布规律;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植被分布规律。

2、通过学习,使学生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;土壤形成分布与环境要素间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;植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、生物圈中植物的作用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。

3、通过学习,使学生了解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内容、途径和方法,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、途径和方法。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,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。

各章节授课内容、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

 = 1 \* ROMANI土壤地理学

绪论 建议学时:2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、任务、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,掌握土壤及肥力的概念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重点是土壤肥力,土壤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。
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一、土壤及其肥力概念

二、土壤系统、土壤生态系统和土壤圈

三、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

四、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

五、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概况

六、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

第一章 土壤系统组成、结构与功能 建议学时:8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土壤系统主要物质组成;掌握土壤矿物质的主要性质、类型、及迁移转化规律;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、性质、类型、及转化规律,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;了解土壤水分类型及作用,土壤空气组成及土壤的呼吸作用;掌握土壤系统的结构,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和营养结构;掌握土壤系统的主要功能,掌握土壤质地、土壤结构的概念、主要类型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;了解土壤胶体的种类、构造;掌握土壤胶体的性质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;了解土壤热学性质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土壤矿物质的转化及有机制的转化规律,土壤系统的主要结构及主要功能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土壤系统的组成

第二节土壤系统的结构

第三节 土壤系统的功能

第二章 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 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主要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、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发生发育的主要影响;掌握主要的成土过程及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内因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发生发育的主要影响,主要的成土过程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土壤系统的环境因素

第二节 土壤系统物质的迁移和转化

第三节 土壤系统动态的表现方式

第三章 土壤分类 建议学时:2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世界及中国土壤分类概况;掌握土壤系统分类方法和发生学分类方法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土壤系统分类方法和发生学分类方法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

第二节 土壤发生学分类

第三节土壤诊断学分类

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

第五节各土壤分类系统的评比

第四章 土壤类型 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各类土壤的成土条件、地理分布、成土过程、主要性状和分类;掌握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、性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方法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重点掌握地带性土壤的成土条件、地理分布、成土过程、主要性状和分类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冻 土

第二节灰化土

第三节 弱淋溶土

第四节淋溶土

第五节富铝土

第六节钙积土

第七节荒漠土

第八节 盐渍土

第九节湿成土

第五章 土壤分布 建议学时:2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世界土壤分布规律和中国土壤分布规律,结合地图掌握分布现状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世界土壤分布规律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土壤分布规律

第二节 世界土壤分布

第三节中国土壤分布

 = 2 \* ROMANII植物地理学部分

引言 建议学时:1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、内容及发展前景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植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一、学科位置

二、研究范围——生物圈

三、研究对象

四、研究内容

五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

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、演化与地球环境 建议学时:1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植物分类原则、单位和命名及植物界分类;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

第二节 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

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建议学时:3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植物区系概念、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,学会植物区系分析及比较方法;了解世界及中国植物区系;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分布的影响;掌握生物入侵概念及有关现象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植物区系概念、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,植物区系分析及比较方法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植物区系基本概念

第二节 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

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

第四节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

第三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——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生态作用;掌握植物的生态适应性,主要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适应生态类群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;主要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适应生态类群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概述

第二节 光照条件

第三节 温度条件

第四节 水分条件

第五节 营养条件

第六节 生物条件

第四章 植物群落 建议学时:4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及种群动态变化特征;掌握植物群落的主要功能;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;植物群落的分类及命名;了解植被图的概念及类型;了解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;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;植物群落的分类及命名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

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

第三节 植物群落功能

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

第五节 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

第六节 植物和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

第五章 主要陆地植被类型 建议学时:5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掌握主要陆地植被类型的划分方法;掌握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及主要特征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及主要特征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热带的植被类型

第二节 亚热带植被类型

第三节 温带植被类型

第四节 寒带植被

第五节 隐域性植被类型

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建议学时:2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规律;掌握世界及中国植被分布规律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世界及中国植被分布规律。

[授 课 方 法] 多媒体授课,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课 内 容]

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

第二节 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

第三节 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

第四节 人与植被

撰稿人:邵凤娈 审核人:解伏菊

上一条:《大学体育——基础课》教学大纲

下一条:《人文地理学》教学大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