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文学原理》教学大纲
Hydrology Principle
课程编码:21A42009 学分:3.0 课程类别:专业基础课(必修课)
计划学时:48 其中讲课:48 实验或实践:0 上机:0
适用专业:水文与水资源工程
推荐教材:缪韧编,《水文学学原理》,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07年
参考书目:芮孝芳编,《水文学原理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
沈冰,黄红虎编,《水文学学原理》,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08年
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
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习过的高等数学课程基础上,使学生掌握水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,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水文水资源工程的研究打下基础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上水的性质、分布、循环、运动变化规律,水文循环的物理过程、水文循环各要素形成的物理机理、时空分布规律,产汇流的基础理论,为水文、水利计算,水旱灾害分析、水资源评价等做好基本理论储备。
课程的基本要求
1、使学生了解水文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、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。通过讲解水文现象,使学生掌握水文循环的概念和规律。
2、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、分析方法和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。了解与水文学有关的降雨过程、蒸发过程、土壤的下渗过程,径流过程和产流机制。
3、使学生理解水文现象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,掌握降水特性及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;掌握降水、下渗、蒸发等水文现象的物理规律;
4、使学生理解产流及汇流过程,掌握产流和汇流的基本计算方法。
各章节授课内容、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
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:2
[教学目的与要求]掌握水文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,水文学的分类、水文学的两个基本特征。了解
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水文学的发展过程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水文学的研究内容,水文学的分类、水文学的两个基本特征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水文现象及水文学的研究内容
一、水文现象
二、水文学研究的内容
三、水文学的分类
第二节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及研究
一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
二、水文学的研究方法
第三节水文学的发展过程
第二章 水的物理特性、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建议学时:2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与水文学有关的水的物理性质,地球上各种水资源量,中国的水资源情况。
掌握大循环、小循环的定义,掌握海洋、陆地、全球及流域水量平衡公式,不同水的更新速度计算方法。学会利用水量平衡公式建立海洋、陆地、全球及流域水量平衡公式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水文循环、水量平衡,水的更新速度的计算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水的物理性质
一、水的三态转化(相变)
二、水的密度
三、水的热容量和热传导性质
四、水的表面张力
五、水的压缩性
第二节地球上的水资源
一、地球上的水资源
二、中国的水资源
第三节地球上水的更新速度
第四节水文循环
一、水文循环的概念
二、水文循环的类别
三、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
四、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
五、中国的主要水分循环
第五节水量平衡
一、水量平衡原理
二、陆地、海洋及全球水量平衡
三、流域水量平衡
第三章 河流、水系与流域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分段,水系及形状,河网密度,河流的分级,河流地貌定律。掌握河流的横断面、纵断面、坡降等特征,掌握分水线与流域的特征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分水线;闭合流域、非闭合流域;流域的特征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河流及其特征
一、河流的形成及分段
二、河流及其特征(河流的横断面、纵断面、坡降)
第二节水系及分级
一、水系及形状
二、河网密度:
三、水系中河流的分级
四、河流地貌定律
第三节流域及特征
一、分水线与流域
二、流域的特征
第四节径流形成过程概述
第四章 降水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与降水形成有关的几个概念、降水的形成过程,降雨的观测,我国的降雨特性及暴雨特点。掌握几种降雨类型及特点,降水的基本要素(特征值)及时空分布。掌握描述流域降雨分布的特征值及分析方法,学会利用点雨量估算面平均雨量的方法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降雨类型,降水的基本要素(特征值)及时空分布,面平均雨量的方法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降水的形成机理
一、与降水形成有关的几个概念
二、降水的形成
第二节降雨的分类及其特性
一、对流雨(Convective Rain)
二、地形雨(Orographic Rain)
三、锋面雨(Frontal Rain)
四、气旋雨(Cyclonic Rain)
五、降雨强度分级
第三节降雨的观测
第四节降水的基本要素(特征值)及时空分布
一、描述降雨特性的几个特征值
二、降雨时空分布
第五节流域降雨分布和流域平均雨量
一、描述流域降雨分布的特征值
二、降雨在流域的分布特性分析
三、由点雨量估算面平均雨量的常用方法
第六节我国的降雨特性及暴雨特点
一、我国的降雨特性
二、我国暴雨特点
第五章 植物截留与填洼 建议学时:2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植物截留的过程和影响因素,填洼的过程和影响因素。掌握植物截留量的计算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植物截留量的计算.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植物截留
一、植物截留的概念
二、影响植物截留的因素
三、截留量计算
第二节填洼
一、填洼过程
二、影响因素
第六章 土壤水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土壤三相组成,土壤水分受力,土壤水分变化的滞后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。掌握土壤常用物理指标,土壤水分存在形式,土壤水分常数,土壤土水势的组成。学会计算土水势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土壤水分存在形式,土壤含水量指标,土水势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土壤的水理特性
一、土壤三相组成
二、土壤常用物理指标
第二节土壤水分的作用力和土壤水分存在形式
一、土壤水分受力
二、土壤水分存在形式
三、土壤含水量指标(土壤水分常数)
第三节土壤水的水力特性
一、土水势概念
二、土壤土水势的组成
三、土壤水分变化的滞后现象
第四节地下水
一、潜水
二、承压水
第五节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
一、土壤单元体水流连续方程(水量平衡方程)
二、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
三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
第六节土壤含水量的测定
第七章 下渗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土层水分带,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垂向分布规律,影响下渗的因素,下渗试验。掌握包气带的三个水分带,下渗的三个过程,土壤下渗率和下渗能力,霍顿下渗公式,天然条件下的下渗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霍顿下渗公式,天然条件下的下渗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下渗的物理过程
一、土层水分带
二、下渗过程
三、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垂向分布规律
四、下渗结束后,土壤剖面内水分再分配
五、土壤下渗率和下渗能力
第二节下渗公式
一、霍顿下渗率试验
二、霍顿下渗公式
三、考斯加柯夫公式
第三节天然条件下的下渗及影响下渗的因素
一、天然条件下的下渗
二、影响下渗的因素
第八章 蒸发与散发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了解蒸发的原因,影响水面、植物、土壤、流域蒸发的因素,各种蒸发量的估算方法。掌握与水面蒸发、植物散发、土壤蒸发、流域蒸发有关的概念,掌握植物、土壤、流域蒸发的规律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重点:植物、土壤、流域蒸发的规律。难点:流域蒸发的计算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
一、与蒸发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
二、蒸发的表示方法
三、蒸发的分类及控制蒸发的条件
第二节水面蒸发
一、水面蒸发的物理机制
二、影响因素
三、水面蒸发的估算
四、水面蒸发的观测
第三节土壤蒸发
一、土壤蒸发过程
二、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
三、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
四、土壤蒸发量的估算
第四节植物散发
一、散发现象
二、影响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及规律
第五节流域蒸散发
一、流域蒸散发
二、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因素及规律
三、流域蒸散发的计算方法
第六节我国蒸散发分布规律
第九章 径流 建议学时:2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了解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,河川径流情势及我国河川径流分布。掌握径流形成的两个过程,径流表示方法,径流的分割与计算。学会利用流量过程线进行径流的分割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重点:径流表示方法。难点:径流的分割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径流形成过程
一、产流过程
二、汇流过程
第二节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
第三节径流表示方法
一、流量
二、径流总量
三、径流模数
四、径流深度
五、径流系数
第四节河川径流情势及我国河川径流分布
一、河川径流情势
二、国河川径流分布
第五节径流的分割与计算
一、流量过程线分析
二、径流的分割
三、径流的计算
第十章 产流机制研究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了解流域产流特征,包气带水分变化及水量平衡方程,超渗地面径流、壤中径流、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。掌握径流形成产流的过程,产流的三种形式,产流模式(蓄满产流、超渗产流)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模式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包气带水分补排及水量平衡方程
一、包气带
二、包气带水量平衡
第二节产流机制
一、产流的形式(地表径流、地下径流、壤中流)
二、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
三、壤中径流产流机制
四、地下径流产流过程
第三节产流模式
一、超渗产流
二、蓄满产流
第十一章 流域产流 建议学时:6
[教学目的与要求]了解流域产流特征,蓄满产流条件下总径流的产流面积变化,超渗地面径流量计算;掌握蓄满产流总径流量计算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重点:蓄满产流总径流量计算。难点:蓄满产流总径流量计算,超渗地面径流量计算
[授 课 方 法]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流域产流特征
第二节产流面积的变化
一、现象及原因
二、蓄满产流条件下总径流的产流面积变化
三、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流面积变化
第三节蓄满产流总径流量计算
一、降雨径流关系
二、蓄满产流计算
第四节超渗地面径流量计算
一、 下渗曲线的转换
二、 超渗产流的计算
第十二章 河道洪水演算 建议学时:4
[教学目的与要求]了解河道洪水波的形态特征和运动特征,洪水波运动微分方程,洪水波的分类。掌握河段的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,洪水计算的马斯京根法原理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重点:河段的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,洪水计算的马斯京根法。难点:洪水计算的马斯京根法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河道洪水波的概念
一、河槽洪水波及其要素
二、河槽洪水波运动微分方程
第二节洪水波的分类和运动特征
一、洪水波的分类
二、洪水波的运动特征
第三节河段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
一、河段的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
二、洪水计算的马斯京根法
第十三章 流域汇流 建议学时:6
[教学目的与要求]了解汇流过程,瞬时单位线法。掌握等流时线法计算,单位线的概念、单位线法的二个假定和经验单位线法计算方法。学会利用等流时线法和经验单位线法进行流域的汇流计算。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等流时线法、经验单位线法。
[授 课 方 法] 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[授 课 内 容]
第一节概述
第二节等流时线法
一、基本概念
二、等流时线法计算
第三节经验单位线法的汇流计算
一、经验单位线的基本概念
二、单位线法的二个假定
三、利用单位线求流量过程线
撰稿人: 韩延成 审核人:桑国庆